&esp;&esp;家里人自然又惊又喜,想到家中日子不难过,也都支持宋明玉去读书。
&esp;&esp;老宋家有一辆牛车,宋大郎平日无事便载着小妹与两个儿子去学堂,顺路去镇上找点零碎活计,傍晚再将人接回来。
&esp;&esp;顺带还能捎上想去镇子逛集市的村民,挣点娃儿们的零嘴钱。
&esp;&esp;自那以后,宋明玉便跟着两个侄儿每日清晨一同上路,鸟语花香,前去读书。
&esp;&esp;老宋家共有三房。
&esp;&esp;宋大郎和媳妇朱秀儿有两子,是一对双胞胎,名为宋知江与宋知云,今年六岁,比宋明玉大一岁,开蒙读书一年了。
&esp;&esp;宋二郎与媳妇柳雪梅有一子,年仅四岁,名为宋知文,明年就要开蒙去学堂,正是人嫌狗憎,最爱闹腾的年纪。
&esp;&esp;宋三郎也就是宋老汉与林老婆子的小儿子,今年十六,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,有了童生的身份,如今在镇上的学堂读书,除了农忙,不常回家,是全家人光宗耀祖的希望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林老婆子心下感慨,将宋明玉的小碗填满,剩下的鸡蛋羹还够三个小皮猴每人小半碗。
&esp;&esp;刚将饭桌摆好,三个小男孩笑闹着跟在宋明玉身后争先恐后进来。
&esp;&esp;“我要坐小姑旁边!”
&esp;&esp;最大的宋知江喊着,就要往宋明玉的椅子旁而去,宋知云与宋知文着急了,纷纷喊起来:“我也要坐小姑身边!”
&esp;&esp;三个人你推我攘,谁也不让谁。
&esp;&esp;都知道小姑大方,在小姑身边能得到的甜嘴也多,小姑有好东西也从不私藏,他们都喜欢和小姑一起玩。
&esp;&esp;对于家里人都偏袒小姑,他们从来没有意见。小姑身体不好,不能走远路也不能剧烈跑跳,有甜嘴还会分给他们,他们做了错事小姑还会帮忙求情。
&esp;&esp;三个小子暗暗想着,小姑就是天下第一好!
&esp;&esp;“抢什么抢,坐哪不是坐。”林老婆子说了一嘴。
&esp;&esp;三人瞬间安静下来,在宋明玉身侧抢来凳子坐下了。
&esp;&esp;宋明玉憋笑,给每个人都偷偷塞了一颗山楂,三人眼睛又亮起来,嘴里嚼着山楂,遮遮掩掩的,时不时相视而笑。
&esp;&esp;大人们只当没发现孩子们间的秘密。
&esp;&esp;月光照进堂屋,一家人开始用饭。
&esp;&esp;这些饭前的小插曲几乎日日都会上演,宋明玉笑着吃鸡蛋羹,在林老婆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身边的每个侄儿都喂一勺,看着对方亮晶晶的眼神,宋明玉也笑。
&esp;&esp;三个小男娃也是看她碗里空上一点就要给她夹菜,时常因为小姑吃谁夹的菜而闹起来。
&esp;&esp;大人们便出口笑骂几句。
&esp;&esp;真好。
&esp;&esp;宋明玉想。
&esp;&esp;她本不是大顺朝的人,加班996后一睁眼便在这副羸弱躯体里了,只记得那时候耳边全是嘈杂的声音:
&esp;&esp;“动了!哎,恭喜啦,得了千金!”
&esp;&esp;“接下来好好养着便是,身子弱总能补回来…”
&esp;&esp;宋明玉清楚,自己是死了,但又活了。
&esp;&esp;她接受了现状,毕竟她是已经有过一辈子的人,这辈子相当于是多出来的,要常怀感恩之心。
&esp;&esp;什么996,什么加班,都见鬼去吧,这辈子她只想活得舒心。
&esp;&esp;上天待她不薄,让她投身到老宋家,不仅没有重男轻女,对这个全家唯一一个小闺女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
&esp;&esp;日日细心照顾她这个药罐子似的身体,见风就咳,仔仔细细养到了如今五岁。
&esp;&esp;宋老汉和林老婆子都是一辈子土里刨食的人,在大顺朝的重文潮影响下,深知读书的重要性,三个儿子都送去了学堂。
&esp;&esp;可惜只有宋三郎是读书的苗子。大郎与二郎识得几个字就回家帮着干农活了。
&esp;&esp;饭桌气氛沉闷,不像往日那般有说有笑。
&esp;&esp;娃子们都只吃着饭,不敢多言。
&esp;&esp;就连平日里只顾着吃的柳雪梅都感受出来气氛不对,便疑惑用手肘撞了撞宋二郎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