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“我们也都这么猜测,只是苦无证据。”温鸣谦说,“官府也不好就查到他身上,毕竟有赵王的面子在。”
&esp;&esp;宫老夫人一到就把宫长安搂到身边:“早起你说没吃够玉露团,我叫他们晚上给你做。你不爱吃桂花味儿的,就叫他们以后做点心都不许放桂花。”
&esp;&esp;“老太太可真是疼孙子呀!”众人都笑,“当年两位老爷小的时候未见得这般宠着。”
&esp;&esp;“这是真话,”宫老夫人笑道,“不瞒你们说,我这两个孩子小的时候,因为上头有公公婆婆,还有太婆婆,我这做孙子媳妇的,自然要先孝敬老的,自己的孩子便都丢给下头的人管去了。等想起来再看,都已经长到十几岁了。
&esp;&esp;不过我这孙子也的确可人疼,尤其是他们母子两个前些年都在老家,我们的确是亏欠了他们。”
&esp;&esp;“老夫人今儿这是给儿媳妇撑场面来了,”昌荣侯夫人笑道,“前些年不在一处不打紧,这几年必然会加倍地疼回来。”
&esp;&esp;昌荣侯夫人最会说话,宫老夫人听了深以为然。
&esp;&esp;“这孩子一看就聪明,贵府的小一辈将来必然都是榜上有名的。”临川伯夫人说,“你们大少爷二少爷读书是出了名的好,剩下的两位也必然不差。”
&esp;&esp;“说起读书来,你们可听说了?”江夏侯夫人放下茶盏道,“三径学宫又要招弟子了。”
&esp;&esp;此话一出,众人都被吸引过来,顾不得旁的了。
&esp;&esp;“真的假的?这三径学宫都有多少年没下山招弟子了?”崔宝珠的继母冷氏问道。
&esp;&esp;“总有个七八年了吧!他们那里收徒不是一般的难,有的时候三年两年收一次,有的时候五年六年收一次。多的时候也不过收五六个,甚至有的时候只收一两个。
&esp;&esp;听说每次下山来收徒都是要观天象的,所以时候才不固定。”
&esp;&esp;“谁要是能被选中,那可是祖上积德了。”众人语气里全是羡慕,“三径学宫里的这些夫子,连皇上的聘书都不接的。但凡能在那里受教,便是不科考也能平步青云。”
&esp;&esp;“尤其是诸葛夫子,若是能得他的亲传,出入王侯公府便入进自己家一般了。不过也不知道诸葛夫子还收不收徒了,他如今也有八十几岁了吧?”
&esp;&esp;“之前就说诸葛夫子是要收一人为关门弟子的,只是这消息已经传了近十年了,也没见他再收徒。想必这次下山来会遇见有机缘的吧?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这么有福气。”
&esp;&esp;三径学宫在前朝就已经有了,数百年来声名赫赫,并不因朝代更迭而迁灭。
&esp;&esp;只因它本就在远离世俗的深山中,又何况世人多重读书人,尤其是这些经世大儒,是比皇族更高贵的血脉。
&esp;&esp;三径学宫收徒从来重质不重数,但每一位徒弟入世必为风云人物,出世则为世外高人。
&esp;&esp;多少年来,概莫能外。
&esp;&esp;无论在朝在野,上至皇帝下至走卒,无人不以与三径学宫的师徒结交为荣。
&esp;&esp;常有人说,若家中子弟有能入三径学宫,便是倾尽家产也是愿意。
&esp;&esp;可人家收徒只看天资心性,不是拿钱财权势能换来的。
&esp;&esp;但也正因为如此,三径学宫才能百年来盛誉不减,为世人所重。
&esp;&esp;第120章 有深意
&esp;&esp;这次宴请是因为前些日子温鸣谦病着的时候,这些人家都来人探望过。
&esp;&esp;如今她病好了自然要答谢。
&esp;&esp;众人因此说起宫长安的事,都道后怕得很。
&esp;&esp;“如今家家的孩子都放在眼前,轻易不让出去了。”冯夫人说,“不是别的,光是虚惊一场,也够叫人害怕的了。”
&esp;&esp;“谁说不是呢!这些歹人也真是吃了豹子胆了。”众人都说,“为了钱连天理王法都不顾了。”
&esp;&esp;“好在有惊无险,不过也叫大伙儿跟着担心了。”温鸣谦笑着说,“今日请各位来,大伙儿一起热闹热闹,也帮我们去去晦气。”
&esp;&esp;“晦气是没有的,长安这孩子一看就有福气,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,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呢。”昌荣侯夫人道,“不过能聚在一起乐呵乐呵到底是美事,我们谁都不会推辞就是了。”
&esp;&esp;“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宗事,”温鸣谦顿了顿说,“这次长安能回来,多亏了崔家二小姐,我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