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宋锦嫁给秦驰后,秦驰的种种变化,尚且不足一年的时间,便有了娇妻和儿女,还中了小三元。
&esp;&esp;果真是有旺夫之相。
&esp;&esp;相比于他娶了宋绣,这好事没有多少,反倒是一件麻烦接一件,连在家里的地位也大不如前。
&esp;&esp;“爹,若我今年不中举,家里真的不会再供我求学吗?”
&esp;&esp;秦明松最关注这点。
&esp;&esp;秦老头微浊的老目微眯,“不会。”
&esp;&esp;见到秦明松脸色变了。
&esp;&esp;秦老头安静了片刻又道:“大郎今年十七中了秀才,没花家里的钱,每年还能得朝廷的补贴,四儿不觉得愧疚吗?”
&esp;&esp;这话换个人来说,几乎是把秦明松的脸扔到了地上踩!
&esp;&esp;偏生这话是秦老头说的。
&esp;&esp;秦明松心里再憋屈也只能忍。
&esp;&esp;两相对比之下,他输了!
&esp;&esp;秀才和秀才之间也是有区别的。
&esp;&esp;成绩最好的秀才,朝廷称之为禀生,到书院进学的话每月会提供廪馔或学粮,而且每年还会有四两到六两的银子补贴。秦驰中了“小三元”,成绩优异,少说能领六两银子一年,幸运的话还有机会成为“贡生”,拿到入国子监的名额。
&esp;&esp;作为禀生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。
&esp;&esp;好比替考生担保,就是一份体面又稳定的进项。
&esp;&esp;秦明松当年考中秀才排名虽然靠前,却并非禀生。
&esp;&esp;不得不说秦驰中了秀才,让秦明松在家里的地位大不如前,连在秦老头心里也减少了些许的分量。
&esp;&esp;只能说这对比着实太过强烈。
&esp;&esp;不说家里其他人怎么想。
&esp;&esp;秦老头自己琢磨着也不是个滋味。
&esp;&esp;他举全家之力供养小儿子读书十余年,还不如李氏一人养的来得优秀。
&esp;&esp;果然娶个好媳妇很重要。
&esp;&esp;当年他就是太草率了,才娶了老刘氏……
&esp;&esp;等秦明松回到自己房里,心里那股涌上来的不甘和嫉妒,还是久久未曾平复,就算宋绣在他面前伏低做小也平复不了。
&esp;&esp;秦明松很是意难平。
&esp;&esp;“夫君,歇息吗?”宋绣将床铺好。
&esp;&esp;秦明松眼神幽深地看向她,“绣儿以前身世很好吗?”
&esp;&esp;“寻常吧。”
&esp;&esp;宋绣随口应道。
&esp;&esp;在她的想法里商户之家,确定是寻常,她向往的是当官夫人。
&esp;&esp;可听到秦明松耳边却格外刺耳。
&esp;&esp;寻常还能威胁到他们一家人的性命?这代表什么?说明他出身低贱,什么人都能威胁到他。
&esp;&esp;想要改变这些,想要力压秦驰一头,他今年就必须要中举。
&esp;&esp;在紫阳书院经营数年,他很清楚自己看似混得不错,实则宛如空中楼阁。如果他科举能够高中还好,若是落榜了也不会有多少人买他的账。
&esp;&esp;在文化风气浓郁的徽州,一个秀才在真正的权贵眼里真不算什么,只有中举了方能增加一些分量。
&esp;&esp;接下来的秦明松更加刻苦读书。
&esp;&esp;以前他读书也刻苦,但还会费心结交人脉,参加同窗的聚会等,现在几乎是卷不离手,日日挑灯夜读。
&esp;&esp;在家里闭门读书。
&esp;&esp;再去了书院之后,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
&esp;&esp;这种勤学的态度,让书院里的白大儒和教习夫人对秦明松的印象大好。
&esp;&esp;学生本该以学业为重。
&esp;&esp;这样的学生,就没有为师者不喜欢的。
&esp;&esp;消息传到了秦驰那里,无语了好一会儿,“这么快就从打击中找出了生路,不愧是我小叔。”
&esp;&esp;这话说不清是称赞还是嘲讽。
&esp;&esp;反正宋锦是不在意的,她有的是耐心。
&esp;&esp;第124章 满月
&esp;&esp;转眼到龙凤胎满月。
&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