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下好了,本想将银子挪去填烂账的袁尚书,只能作罢。
&esp;&esp;任由谣言扩大也没脸。
&esp;&esp;没多久,雇工的账目结算了,又恢复了日结。二十万的军用棉服,无需一个月就完成了。
&esp;&esp;不等袁尚书联系人。
&esp;&esp;一个武将带了一队后勤的士兵,将仓库二十万件棉服利落的装车,当天连夜出城。
&esp;&esp;第307章 气得七窍生烟
&esp;&esp;袁尚书急得让人快马去拦截。
&esp;&esp;没有经过他批准,谁敢擅自动用仓库的棉服?
&esp;&esp;结果收到回信,那武将说是秦驰事先联系的,上面还有公文和衙门盖的公章,确认这些棉服是送去给西北军营。
&esp;&esp;这可把袁尚书气得七窍生烟!
&esp;&esp;想从他手里扣东西,哪个不先来讨好他,再三催四请他才答应?
&esp;&esp;袁尚书从此深信秦驰克他。
&esp;&esp;这事情做得并不隐蔽。
&esp;&esp;很快就被其他人知晓了,得知秦驰去赈灾还摆了袁尚书一道,一个个听了乐不可支,还把这个当成笑话说给自家小辈听。
&esp;&esp;然后,哪家没几个败家子?
&esp;&esp;于是在权贵子弟里小范围传开了。
&esp;&esp;可以让袁尚书这样手握权柄的大臣吃瘪,秦驰的形象一下子在他们眼里不一样了,以前传闻的秦驰也厉害。
&esp;&esp;但给人的感觉,他还是斗不过袁尚书。
&esp;&esp;可事实上呢?
&esp;&esp;袁尚书也没在秦驰手里讨到好。
&esp;&esp;抢了功劳又如何?
&esp;&esp;他秦驰扬名了啊。
&esp;&esp;偏生这一回袁尚书吃了个哑巴亏,还不能摆到明面上来说,见到人还要装出笑呵呵,不能说秦驰一句不好的话。
&esp;&esp;袁尚书表面没有什么。
&esp;&esp;背后却安排了两拨人去暗杀秦驰。
&esp;&esp;在京城眼线比较多,袁尚书想杀个人,要扫尾没有那么简单,在外面就不一样了,把目标杀死之后,凶手大可以远走高飞。
&esp;&esp;只要人不回京城,谁又能抓到袁家的把柄?
&esp;&esp;故而秦驰尚在途中,便碰到了两次刺杀。
&esp;&esp;秦驰自然不是忍气吞声之辈,当即写了密奏给明成帝,怀疑有别国奸细想谋杀大夏的朝廷命官,好比他这个赈灾官员,刚踏出京师地界就遭遇了两次刺杀,言明幕后的奸细丧心病狂,太湖的百姓正等着救命的物资,其心可诛,欲要搅乱大夏的安宁等。
&esp;&esp;上升到的层次很高,希望明成帝彻查。
&esp;&esp;明成帝看到密奏,十分震怒。
&esp;&esp;当即命锦衣卫去调查,又派了一支锦衣卫去保护秦驰。
&esp;&esp;“混账东西!”
&esp;&esp;明成帝这次是真的发怒,“朕今年亲封的三元六首的状元,竟然也有人敢对他下手?这是没把朕放在眼里了。”
&esp;&esp;刚封的状元,一年不到就被人暗杀。
&esp;&esp;日后史书要怎么写他?!
&esp;&esp;“陛下息怒,别气坏了身子。”旁边的老太监安抚道。
&esp;&esp;明成帝气笑了,“让朕怎么熄怒?去传工部尚书来见朕。”
&esp;&esp;一个小太监顿时领旨出去。
&esp;&esp;不一会儿,袁尚书匆匆来面圣。
&esp;&esp;明成帝将密奏砸到了袁尚书的脸上。
&esp;&esp;按照袁尚书对明成帝多年的了解,明成帝正在盛怒之中,这样的帝王随时可以落下杀刀,袁尚书惊得伏跪下来。
&esp;&esp;再颤颤巍巍的打开密奏。
&esp;&esp;一见到上面的内容,他差点吐血三升。
&esp;&esp;秦祈安果真克我!
&esp;&esp;“是你派的人吧?”明成帝不需要证据,直接就这样下定论了。
&esp;&esp;袁尚书惊出了冷汗。
&esp;&esp;明成帝刚愎自用不是虚谈。
&esp;&esp;他认定的真相,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