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但扶苏也有自己的优势。
&esp;&esp;身体孱弱的他自然更得父亲呵护,所以始皇帝平日里在太子和群臣之间多费了许多心思调节。
&esp;&esp;刘彻有些怀疑,秦始皇该不会跟心腹都叮嘱过诸如“太子病弱,朕难以安心,还需诸卿妥善照顾他”的话吧?
&esp;&esp;让群臣帮忙养儿子?
&esp;&esp;李世民也陡然想到了这一点。
&esp;&esp;李世民眼前一亮:
&esp;&esp;“观音婢,这招朕也可以学啊!”
&esp;&esp;他家雉奴也是体弱多病,多么惹人怜惜?他和贞观旧臣哭诉一番,叫他们多看顾一下雉奴,把雉奴当自家子侄呵护。
&esp;&esp;李世民心想,自己都死好多年了,唐人还能靠着怀念他鼓起战意,给大唐续命几十载。贞观旧臣到时候肯定更怀念他,更愿意帮他照顾孩子,尽量不跟雉奴对着干。
&esp;&esp;虽然李世民现在还没纠结好继承人的问题,但不妨碍他未雨绸缪,先给李治把路铺好。
&esp;&esp;长孙皇后:……
&esp;&esp;长孙皇后觉得,丈夫这么搞可能会翻车。
&esp;&esp;倒不是臣子那边翻车,而是他提前给小九铺路会惹得承乾和青雀多想。
&esp;&esp;幸而二郎没把雉奴打击世家的事情说给群臣们听过,不然他们怎么都不可能如二郎的意。臣子们多是世家出身,知道真相后根本不可能把雉奴当柔弱小可怜。
&esp;&esp;秦政握住儿子的小肉手:
&esp;&esp;“阿苏,明日起朕为你挑选一些伴读入宫吧。”
&esp;&esp;要加强群臣和儿子之间的联系,将他们的二代继承人都绑上太子的贼船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。
&esp;&esp;旧臣闹事不就是怕自己的权柄被削、怕自己家族的未来衰落下去吗?那就给他们一个家族繁荣的希望,让他们看到太子也会重用他们的家族。
&esp;&esp;不过秦政其实可以活千百年,根本不会有二世上位后群臣不听话的压力。只是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,避免臣子不够重视他家太子。
&esp;&esp;扶苏好奇地问道:
&esp;&esp;“会有谁来陪我玩呀?”
&esp;&esp;这一世扶苏出生晚了七八年,差不多跟蒙恬他们家中的长子同龄了。也有如王离这种出生早的,比扶苏要大些。
&esp;&esp;好在不要紧,都能玩到一起去。
&esp;&esp;秦政便让儿子自己选:
&esp;&esp;“你先挑你喜欢的,阿父再给你补几个其他家的孩子。”
&esp;&esp;扶苏就掰着手指盘算起来,到时候要带小伙伴们去哪里玩。
&esp;&esp;听在秦政耳朵里就是——扶苏已经开始计划带他们去哪里闯祸了。
&esp;&esp;秦政:……算了,朕什么都没听到。
&esp;&esp;群里陈寿还在分析扶苏的制衡操作。
&esp;&esp;[陈寿]:因始皇帝是巡游途中驾崩,当时李斯伴驾,蒙毅提前赶回关中祭祀山川为始皇帝祈福,冯去疾则坐镇关中协助太子监国。
&esp;&esp;[陈寿]:是以唯有李斯受驾崩一事牵连,二世认为他未曾尽到人臣本分,看顾好始皇帝的身体。于是勒令他闭门思过半年,半年后李斯官复原职,从此越发小心谨慎。
&esp;&esp;[陈寿]:私以为,二世此举是为了弹压这位大一统功臣的气焰。避免他见始皇帝离世后便自恃再无人能挟制他,在朝中大肆揽权。
&esp;&esp;[陈寿]:先弹压再复用,李斯本就谨小慎微。再加上冯去疾与蒙毅的分权,之后的几年内他果然兢兢业业、不敢乱来。
&esp;&esp;[赵匡胤]:他这么做,居然没被骂?
&esp;&esp;赵匡胤心想扶苏这不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罚了李斯吗?根本站不住脚,李斯是个外臣又不是侍奉始皇帝的仆从,始皇帝驾崩怪不到他头上。
&esp;&esp;要是换到他们大宋,自己拿这个借口发落文臣。那些文官肯定立刻抱团跳出来叽叽歪歪一通,认定他迫害读书人。
&esp;&esp;扶苏这么搞,名声居然还没受损?
&esp;&esp;[秦始皇]:李斯是法家之人。
&esp;&esp;[汉武帝]:李斯又不是儒家的。
&esp;&esp;[唐太宗]:秦朝儒风不盛。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