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卢阳王很开心地每天邀请各届名流去他的水榭山庄作客,游玩,甚至还有一个诗人刚刚写下金光诗,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:“水榭楼高三百丈,一带碧波落九重。”
&esp;&esp;一带碧波,就是卢湖水!
&esp;&esp;南山府五百万民众的生命之源,就这样成了卢阳王府一座庄园的景观。
&esp;&esp;这份悠闲透出的是决绝姿态。
&esp;&esp;卢阳王告诉世人的是:你林苏硬,我卢阳王难道就不硬?
&esp;&esp;你不拿钱买水,我宁愿将所有的卢湖水全都变成免费景观,也不给你一滴!
&esp;&esp;这种对峙将是长期的。
&esp;&esp;南山府缺水,不是一朝一夕之功。
&esp;&esp;南山百姓如何顶得住?
&esp;&esp;三天过去了。
&esp;&esp;南山城慌了。
&esp;&esp;五天过去了。
&esp;&esp;七县慌了。
&esp;&esp;特别是手头有大量地产的地主们,心中如同猫儿抓。
&esp;&esp;要知道,大苍各县千年来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,几乎每个县的土地,都掌控在几个或者几十个大地主手中,这些人所有的财富几乎都是土地,一旦长期缺水,土地价值就会大打折扣。
&esp;&esp;南漳县陈佳和就是这样一个大地主。
&esp;&esp;他拥有上好水田1120亩,这是他祖宗八代的所有积累,依靠几百个佃农租田收入锦衣玉食,还将两个儿子培养成了读书人。
&esp;&esp;一开始的时候,他是毫不在意。
&esp;&esp;南山知府跟卢阳王斗法?呵呵,鸡蛋碰石头而已,要不了几天,这知府就会换人,一切都将归于原状,于他毫无影响。
&esp;&esp;但是,他信息灵通了些,跟京城那边一联系,他突然发现事情跟他预想的不太一样。
&esp;&esp;这个知府,乃是大苍官场、文道中赫赫有名的青莲第一宗师,官场史无前例的搅屎棍,即便当今陛下都欲除他而不可得,他手下至少死了四五个二品大员……
&esp;&esp;这些过往传奇经历一出来,他突然发现,这个知府,不同于一般知府。
&esp;&esp;他不是鸡蛋!
&esp;&esp;他有可能跟卢阳王长期抗衡!
&esp;&esp;老天作证,这个长期抗衡,才是最要命的!
&esp;&esp;因为在抗衡期间,两方都得强硬,卢湖水道,将会长期干涸!
&esp;&esp;南山缺水,不是一朝一夕,将是长期的……
&esp;&esp;水田如果经常断水,还算什么水田?
&esp;&esp;就在此时,管家来报:有一个中州老板过来收田产,据说河西那边的丁老四刚刚将自己的三百亩水田全卖了,举家搬到了中州。
&esp;&esp;陈佳和心头大颤,他不是蠢人,他知道地主卖田产意味着什么,意味着这块地方已经难有生计了。
&esp;&esp;第573章 买下半府之地
&esp;&esp;“此人出价多少?”陈佳和道。
&esp;&esp;“出价非常难以理解,此人不分旱田水田,一律三两银子一亩。”管家道。
&esp;&esp;“岂有此理!”陈佳和道:“旱田三两银子一亩倒还说得过去,上好水田能跟旱田一个价?”
&esp;&esp;管家道:“小人刚才也跟他这么说,这人还讥笑了小人一顿,说南山从今而后,何来水田?不都是旱田吗?”
&esp;&esp;陈佳和脸色大变:“你说此人来自何处?”
&esp;&esp;“中州人氏,据说幼年时期就在京城长大,所以,说他是京城人氏也说得过去。”
&esp;&esp;陈佳和脸上风云变幻:“请他进来……”
&esp;&esp;进来之人乃是一个派头很大的人,三十多岁年纪,带着一名随从,身上的衣服极其华贵,操一口流利的京城腔。
&esp;&esp;陈佳和有意套他的话,此人虽然极力掩饰,但随口提及京城各位朝官,似乎熟极而流,给了陈佳和极为特异的感觉。
&esp;&esp;此人提及南山局势,隐晦地表明,南山之局,事关朝中大局,林知府被派到南山,乃是是卢阳王作对的,两人后面还有更大的势力,所以,整个南山都将成为两强争斗的战场,普通民众,还是别夹在其中了……
&e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