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她的疑惑,蒋建义淡定地开口:“是这个理,但同样的大家眼光也更挑剔,别说什么广货,现在连进口的玩具都不少,隔壁厂子的玩具还是老样式,没新意,可不就被淘汰了吗?”蒋建义说着摇了摇头,一脸的惋惜。
旁边吃饭的蒋离离眼里闪过若有所思,玩具,这可是个大市场啊!随着时代的发展,后续还会有益智玩具。她记得她以前看过一句话,孩子和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,或许这是一个机会?
“但棉纺厂还好吧,不管是穿的
,用的,都需要布吧?”蒋爱国说得有些不确定。
“早点想出路是对的,你没发现现在街道上摆摊的人也多了起来吗?”蒋建义除了钓鱼,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在周边四处溜达。
“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事。”蒋爱国摇了摇头,他平日里上班就上班,很少注意周围的改变。
“所以你是书呆子,只适合读书搞研究,现在到处都是摆摊的,特别是学校外面,各种吃的。”周清芬很是支持蒋玉兰出去尝试下,她也觉得以各个厂子现在的发展,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。
“爸爸不是书呆子,班长才是。”蒋绮彤反驳道,她觉得他们班上的班长才是书呆子。
“你还知道什么叫书呆子?对了,舅妈,你们校内的小卖部生意是不是特别好啊?”蒋离离想,学校里的小卖部可是有关系才能开得进去,可惜了,否则这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“对,现在的孩子每天手里都有零花钱,虽然不多,但架不住孩子多啊,那小卖部每天都挤得满满当当的。”周清芬语气里也多了两分羡慕。
“孩子和女人的钱是最好的,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下从玩具厂入手。”蒋离离一本正经道。
见其他人看过来,她慢慢解释道:“外公不是说隔壁玩具厂不少人下岗了吗?估计厂子里已经没剩多少工人了,说不定一厂那边已经做好资产变卖的准备了。”
隔壁玩具厂也叫二厂,规模、人数、设备都比不上一厂,资产变卖的话肯定首选是二厂。
“你这意思是打算把二厂买下来?”蒋爱国有些好笑地看向她。
“是有这个打算,就像舅妈之前说的,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,都舍得给孩子花钱,只要能做到新颖,就能抢占市场。”下一次二胎开放政策是在一六年,还有整整二十年,二十年后,即使是二胎家庭,大家也依然舍得为孩子的消费买单。
“理是这个理,但买下这个得不少钱吧?感觉风险有点大。”蒋建义皱眉,老一辈内心保守,不太能接受风险太大的。
“一个人吃不下可以找别人,持股就行,当然,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,现在都还不知道人家打不打算卖呢。”蒋离离轻笑一声,觉得她讨论得好像有点早了。
“得空了我去打听打听,再顺便去看看现在进口玩具都长啥样,和咱们自己做的有啥区别。”蒋建义虽然担心风险的问题,但也得承认蒋离离这提议不错。
“不急,咱们迟早会慢慢赶超的。”蒋爱国一脸信心十足。
“爸去打听下也好,顺便再打探下其他厂子的消息,不一定拘于玩具厂嘛。”在蒋爱国看来,既然要做,那肯定要做对比。
“行,你们都先好好上班,这事交给我,实在不行咱们也去摆摊。”蒋建义最后拍板道。
“摆摊,我要去摆摊。”蒋绮彤连忙举手报名,众人被她逗笑,一时间,屋内尽是一片欢笑声。
铁厂这边,纪明月回来后没发现纪玉书的身影,忍不住问道:“我爸人呢?”
“你爸去广州拿货了,下午的火车,这会估计已经上了火车。”提起这事陈桂兰就一脸美滋滋,仿佛看到赚大钱的日子。
“不是说下周去吗?”纪明月有些惊讶。
“本来去买下周的车票,没想到还有今天的票,干脆就直接买了今天的。”陈桂兰解释道。
“哦,那我晚上干脆去我妈那边住吧。”叶秋菊现在几乎不过来吃饭了,她借口在饭店吃。
“也行。”陈桂兰倒是无所谓。
“嗯。”虽然纪玉书把床和柜子搬回来了,但纪兰兰的房间本来就小,这两样东西放进去后屋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
纪兰兰闻言看了她一眼,低头抿了抿唇角,她不回来自己还能睡得好些,她倒是希望她一直住她妈那边。
“对了,奶,今天上午离离特意请假去改了名字。”纪明月用不经意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来。
“改名,改啥名?”陈桂兰手里的筷子一顿,语气里满是疑惑。
“准确地说是改姓,她说她现在叫蒋离离。”纪明月说完连忙垂头。
纪远平第一个摔了筷子:“你说什么,她改了姓?”
“她是这么和同学说的,让我们不要叫她纪离离,她现在叫蒋离离,爷,你说离离是不是因为我才改姓啊,我给她道歉她还打了我一巴掌,还骂我多管闲事。”纪明月说着又抽噎了两声,看起来好不可怜。
“不行,我要去找蒋建
海棠情欲